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白马掠三国> 六百一十八 适者生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百一十八 适者生存(1 / 2)

就在高郅他们顺利清理掉遭遇战的百人匈奴士兵的同时,于他们西北侧约三里的地方,一场血腥疯狂的屠杀,正在持续上映。


血流成河,尸骨漂流,都丝毫不夸张。


而被屠杀的对象,则正是高郅他们所在追寻的老弱妇孺!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


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勘称北地第一要塞。


自古以来,此地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草原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路。


在雁门这条千年古道上,不时的能看到骑着骏马、背着弓箭的燕赵游侠儿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的汇聚而来前往雁门关从军入伍。


外族与汉人的仇恨,不是一言半语所能轻易化解得了的。


这一点,汉与秦,某种作风还是有点类似。


当然了,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曾讲究有秦汉一体的说法。


甚至可以说汉王朝的建立,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秦的制度,尤其是在军事上,对军功异常看重。


汉高祖刘邦就曾立下过:“非刘姓不得为王,非功臣者不得封侯!”的白马之誓。


这个时代从军入伍对那些满腔热血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同时也是一条难得的晋升渠道。


以至于每次汉军出征,路上都会有大量的彪悍少年自备兵器、干粮跟随出战,想在战场之上博一份前程!


可以说身为jūn_rén ,在一个国家里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度。


而中国自古就有尚武之风,尤其是燕赵一带,因为地处北疆,连年征战,民风极其彪悍,号称:自古多有慷慨悲歌之士!


这种尚武的风气从夏、商、周三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了北宋。


从宋开始,重文轻武,武者在国家中的地位可谓是急转直下,可以说宋朝是中国人整体民族性格的一个分水岭。


汉朝以后,宋朝之前,所有年轻男孩的人生目标基本都是:“好好练武,长大以后当大将军,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


宋朝之后,所有年轻男孩的人生目标则变成了:“好好读书,长大以后考状元郎,跨马游街,入京潇洒!”


从此尚武之风彻底没落,文教之风兴盛而起,在华丽的宋词暖风之下,中原王朝变成了一个艺术的国度,随后就是异族入侵,割地、岁币、称臣,最后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不过,也正是因为此时还尚武彪悍的作风,让这个时代的汉人,脊骨挺直。


哪怕,杀戮血腥,残酷的镇压,也无法消磨骨子里的骄傲!


“轰轰轰…”


熊熊烈火,猛烈的蔓延肆虐着,到处残破的景象,被践踏的田地,燃烧着的树木,恶臭的尸骨,所有的景象,最终汇聚成了一副惨烈的画像。


连绵的劫掠,肆虐的火光,天色微亮时,满载而归的匈奴士兵开始撤退了。


他们的马车上载钱粮,马后载妇女,被他们光顾过的并州之境,就像蝗虫过境一般,啃食的格外干净。


隐隐约约中,大量的木制建筑物还在熊熊燃烧,不时崩塌,而无数百姓的鲜血,则成了它的陪葬品……


无数的老者被残忍的杀害。


对于那些匈奴而言,汉人最重要的只有女人,这些年幼或老迈的身体已经无法适应长途的跋涉。


留着他们只会拖累撤退队伍的速度,就像自然界所有的物种一样,当灾难来临时,年老体弱的个体就会被自然舍弃掉,把生存的机会留给种族中那些年轻的个体。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