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规模的兵力纵然还不如北洋,但是已经接近了,毕竟北洋体系下的直属部队也就那十几个师,那些附属派系的部队虽然同属于北洋体系,但是袁世凯要调动起来也是个麻烦事。
这十几万部队里头,装备也是不如开始只有几个师的时候那么单一了,轻武器还好,比如步枪依旧是汉阳造和式以及2式三种为部队的主力步枪,轻机枪就更简单了,只有麦德森,重机枪也就是以德造0式、99式以及福州兵工厂仿造的0式为主。手枪就乱了,各种手枪都有,尤其是军官的配枪更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些是缴获的,有些干脆是自己买的,加上福州兵工厂仿制柯尔特9手枪的元年式手枪产量虽然在慢慢提高,但是远远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加上手枪远不如其他武器那么重要,所以也就没被纳入重点生产的项目当中。如此就导致了国民军中装备的手枪五花八门乱七八糟,后勤部门只供应元年式手枪弹,左轮手枪弹,其他那些杂牌手枪的子弹是不提供后勤保障的,自己买的枪自己买子弹去……
部队的马枪里头用的是改进自2式步枪的2式马枪,主要用来装备各师的侦察营的骑兵们,装备数量不多,另外国民军也缴获了相当一批的日造马枪,也用了一部分。
总体而言,轻武器部分还是保持了相当规模的统一,不会给后勤系统造成太大的的压力。
不过重武器方面就有些乱了,尤其是75毫米的火炮。
国民军的重武器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迫击炮,另外一个则是火炮。迫击炮要简单的多,都是福州兵工厂自造,目前来说全球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虽然国民军的迫击炮在国内战场上已经大规模应用,也引起了一些列强军官的注意,不过基于对中国的落后印象,加上迫击炮那简单无比的构造,就让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国民军碍于技术能力不不足,无法大规模装备火炮的情况下而弄出来的凑数的东西。这个时候战壕战还没有成型,迫击炮的作用对于现在的列强部队而言并不大,至少他们认为不大。
而国民军装备的火炮部分,就显得杂乱了,德国货,日本货,美国货,国产货什么都有。本来国民军建立的前端时间,规模并不大的时候还好,火炮的型号是较为统一,大规模装备了日`本火炮和德国火炮,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国民军又装备了大量的美造火炮,然后又从历次战役中缴获了众多的乱七八糟型号的火炮。这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部队的火炮型号也就开始变得杂乱起来。
比如前线的第一师,开始装备的是两个德造野炮营和一个德造山炮营,但是在前后数次战事中,火炮损失了十多门之多,后来国民军给第一师重新配备火炮的火炮中,有两门日造野炮,有两门福州兵工厂自造的山炮,还有三四门缴获自北洋的日造火炮。其他部队也是差不多如此,原本刚成立炮兵团的时候,配属的火炮都是同一批,但是历尽战斗损失和补充后,就显得有些杂乱了,尤其是现在国民军的部队数量众多,火炮数量已经严重紧缺,除了前期的那些主力师外,很多部队已经开始缺编火炮,比如第三师的那个山炮营被抽调了两个山炮连后,就一直没能得到补充,第八师的那个山炮营倒也被抽调了相当一部分到第二混成旅里头。
皖赣战役后,国民军又缴获了不少的各型号火炮,那些堪用的都直接补充进入部队当中,而不堪用的就是封存以及卖给了滇军一部分。
为了解决国民军各部队火炮型号杂乱的问题,参谋部是准备对各炮兵团进行一次调整,尽量让各炮兵团所辖的火炮同属一个型号,不要出现一个山炮营里有三四种型号山炮的尴尬事情。不要过这种调整也是限于小范围内,比如苏南地区和皖南地区的部队进行调整,然后江西地区的部队进行相互的调整,广东和福建的部队也进行调整。简单说就是就近搭配,总不能做出为了调整几门火炮就不运输好几千里的事情来。
部队的任何调整都是要以不影响部队战斗力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