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币发行之前,长安大唐银行总部就已经和各大商行、协会事先打好招呼,让他们知道银币的实用价值,而且只要有人用银币与他们做任何交易时,都不许拒绝收取。否则将会受到银行的制裁。
说起来大唐银行已经不是当初刚起步时的模样,现在的银行通过吸引存款,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各个商行和协会都与银行有业务上的往来,大宗货物的交易也都要依靠银行来完成,而且有时还要向银行贷款,所以一般来说,极少有人愿意得罪银行,因此银币发行一事他们也都是全力配合。
钱二也正是从发放银币的工作人员那里得知,这种刚发行的银币具有极强的流通性,至少各大商行和协会都已经认可了这种银币。这个消息让他十分兴奋,结合之前刘书告诉他的,第一批发行的银币并不多,所以他可以断定,这种使用方便、流通性强,而且数量还十分稀少的银币只要一发行,肯定会升值,所以他想借着这个机会,小赚上一笔。
钱二的确是个很精明的商人,从银行人员透露出的信息中,他就看到一个不错的商机。而事实也正如他所猜想的那样,银币刚一发行,就受到不少人的喜爱,特别是一些富人,他们平时外出时,身上也需要带点钱,只是铜钱的币值太小,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黄金虽然也能当钱用,但价值却又太高了,有时对方根本就没办法找零,而且就算是找的开,也会是一堆的铜钱,他们根本没办法拿回去。
也正是因为银币大受欢迎。再加上银币发行的数量稀少,所以银币在黑市上被炒的很高,本来一枚银币在银行只能换一贯钱,可是黑市上的收购价却是一枚一贯两百文,足足比原价高出两成。钱二将银行中的所有存钱都换成钱币,加在一起有一千枚,结果过几天到黑市上一转手,就足足赚了两百贯,这种赚钱速度简直是让人全身发抖。甚至钱二都考虑自己是不是要改行,专门在银行外面排除换银币算了。
不过这个念头虽然很诱人,但是精明的钱二却知道,这种事可一不可二,而且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银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肯定不会让银币的价格这么涨下去。
钱二猜的不错,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银行开始不断的发行银币,虽然每次发行的都不多,但相隔的时间却很短,这让不少人以为。银行储备的银币数量远比自己猜测的要多,所以不少人都对银币价格上升的势头产生怀疑,结果经过近一年的银币发行后,银币的价格终于回落到一贯的正常水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银币发行的三个月后,大唐银行又开始发行价值更高的金币,这种金币与银币的兑换比为一比十,也就是价值十贯。虽然平时生活中用到的不多,但却可以用于大宗的货物交易。而且黄金和白银一样,本身就有价值,这也导致金银币远比那种不记名钱票要容易推广的多。
两种贵重金属货币的发行,大大方便了大唐的货物流通以及百姓的生活,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称赞李愔又做了件利国利民之事,不过这个世上有句话叫好事多磨,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件事没有任何看法。
“陛下,铸币乃国之大事,怎可将之托付给一小小的银行,请殿下收回成命,朝廷自有法度,绝对不可让铸币大权落于外人之手!”太极殿内,一个白发白须的老臣站在殿中,正在慷慨激昂的向李世民进谏。
大唐的铸币权一向都掌握在官方手中,户部有专门的部门管理铸币一事。不过李愔在发行银币前,已经向李世民禀报过此事,而李世民也考虑到李愔并不是要铸造铜钱,所以也没在意,立刻就同意了,可是没想到新币出现后,引起极大的反响,所有报纸都在争相报道,李世民也是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想后悔也晚了。
其实孔颖达之所以反对这件事,倒也没有什么私心,也不是对李愔有什么偏见,只是他认为铸币权关系重大,可是现在却落到李愔这个亲王的手中,虽然只是一部分,但却也会对大唐产生重大的影响,再加上李愔又不是太子,万一对方手中大权在握的话,对大唐的未来实在是个极大的威胁。
龙椅上的李世民也在苦笑,他也没想到李愔会把这件事搞的这么大,而且民间对这件事的反响也是极为热烈,几乎清一色都是赞颂李愔为国为民。不过李世民却也很清楚,孔颖达说的未尝没有道理,按现在的形式看,金银币肯定会成为铜钱之外的重要币种,现在被李愔掌握还没什么,但日后若是太子李治登基的话,他们兄弟说不定会因为这件事而起什么冲突。
想到这里,李世民也是叹了口气,身为一个父亲,同时也是大唐的皇帝。他考虑的事情远比普通人考虑的要多,也更加的长远,甚至在有些事情,他要忽略掉亲情,一切全都是从大唐的利益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