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蝗虫般的薛延陀大军,本来一些并不真心归顺大唐的部落也都被激起了同仇敌忾之心,开始积极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其中一些受到薛延陀大军抢掠的部落更是对其恨之入骨,几乎倾尽全族之力来截杀对方。
而直到这个时候,早就接到薛延陀大军动向,却一直迟迟没有动作的大唐终于派出了真正的大军。这次还是以李绩为主帅,率六万大军从正面出击。
而安东都护张俭率着一万铁骑,以及三万原来高句丽士卒,现在统称为扶余人,从东面向薛延陀包抄而去。本来以前安东都护府和营州等地还有不少契丹、奚人、靺鞨等胡族,但是这几年他和李愔合作,暗中大力支持捕奴队向这些胡族下手,结果使得契丹等族几近灭族,少数幸运的也已经逃到了后世的西伯利亚地区,在那片冻土中为了生存挣扎,后世强大的契丹或女真等民族,已经不可能再出现了。
另外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四万、精骑五千驻守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率两万人出兵云中;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率兵三万包抄薛延陀西部。
数面出击的大唐jūn_duì 将薛延陀大军三面围住,但却并不急于反攻,而是以固守为主的政策,与薛延陀消耗时间。薛延陀这次主要是为了解决大风雪带来的物匮乏,可是现在被唐军拖在原地,不但无法抢掠,而且每天还要消耗大量的物资,这让薛延陀大军根本消耗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薛延陀统帅大度设果断做出决定,带领三十万大军返回漠北,毕竟他们在前段时间已经抢掠了不少草原部落,虽然南方的汉人更富有,但是被李绩的大军阻隔,根本就冲不过去,因此与其在这里消耗物资,还不如见好就收。
不过李绩却并不打算这么放过薛延陀,而是沿着对方的撤退路线一路追击,最后更是派出六千精锐骑兵,抄近道度过白道川,在青山下阻断了薛延陀的撤退路线。大度设无奈之下,只得在诺真水摆开战阵,准备与唐军一决胜负。
面对这种情况,李绩亲率大军与大度设展开决战,最开始是由李绩下属的突厥人与对方交战,但是却首战不利,突厥人被杀的大败,后来李绩的大军赶到,正面与薛延陀展开一场血战。
本来大度设以为三十万对六万唐军,肯定是必胜之局,但是没想到的是,唐军竟然放弃马匹,然后排着紧密整齐的队形,后方有火炮策应,打乱对方的骑兵队形,然后以手雷等火器近距离杀伤,当短兵相接时,又以长长的马槊应敌。
在这种火器与冷兵器相结合的战法下,薛延陀的三十万大军竟然发挥不出人数的优势,一时间两军僵持不下,战场呈现一种胶着状态。而李绩能凭借着六万步兵与对方的三十万骑兵杀的难解难分,也的确不愧是一代名将。(史实记载,李绩以六万步兵杀的二十万薛延陀骑兵连连后退,当时还没有火器的加入,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奇迹。)
而就在两方杀的能解难分之时,副帅薛万彻率领的五千精骑绕过战场,忽然从薛延陀大军的背后杀入,这支奇兵的加入,让薛延陀大军的军心不稳,而李绩也抓住时机,指挥大军全力攻击,结果使得薛延陀兵败如山倒,其中战死一万,七万人被俘,另外还有不少jūn_duì 被打散,大度设逃出去后,只收拢了不到二十万jūn_duì ,史称诺真水之战。
诺真水之战是大唐与薛延陀战争中的转折点,在强大的后勤保证下,张俭和张士贵、李袭誉各率大军,从东西两方抄了大度设的后路,切断了薛延陀大军与后方的联系。
薛延陀汗国这次是倾巢而出,绝大部分青壮都已经加入军中,所以根本无力援救,最后大度设的二十万残军退无可退,进又有强敌阻击,最后在粮草耗尽之时,终于向大唐投降。
另外张俭在与张士贵的大军汇合后,亲率一支骑兵杀入薛延陀汗国,结果内部空虚的薛延陀被张俭搅的是天翻地覆,汗王夷男虽然气的暴跳如雷,但却没有任何办法,而当大度设投降的消息传到他的耳中后,这位将薛延陀带上顶峰的汗王竟然气的吐血三升,最后一病不起,十几天后呕血而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