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王玄策出其不意的绕过了毗湿奴的防线,奇袭都城下。
双方展开攻防战。
虽然王玄策率领的是党项、苏毗等诸藩属国部落骑兵,但在王玄策的指挥下,依然战斗意志勇猛,面对占据险要的王城,王玄策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一段城墙,双方杀到黑夜。
半夜,城中的僧人响应,夺取了一处城门,引唐军入城。
湿毗奴没能撑到他在外围的援兵回来,最后被王玄策生擒,直接当众斩首,然后王玄策以死在吐蕃的流亡国王乌达亚的儿子纳伦德拉·德瓦为新王,向泥婆罗各地土邦首领、官员们下令。
最终泥婆罗全国平定。
平定了泥婆罗国的叛乱后,王玄策把八千蕃军暂留在泥婆罗国,帮助新王维持统治,然后自己只带了一队骑兵就前往天竺国,回访戒日帝国。
他是沿着吐蕃-泥婆罗-戒日曲女城这条现有的贸易商路过去的,道路难行,只通一马。
过了泥婆罗往天竺,这道路才算好走许多。
可当他们满怀友好的到了恒河平原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居然变天了。
原来那位曾经盛情招待玄奘,还奉他为国师的戒日王居然已经病逝,他一死,戒日国的诸侯,立即就开始内斗起来。
其中一位封建诸侯阿罗那顺,便趁乱占据了都城曲女城,并篡位称王。
戒日帝王在位时,虽然也算了得,一统中印度,但他的统治,也是比较松散的一个联盟制度,当年笈多王朝崩溃后,天竺诸邦国混战,后来打出四个较强的国家,戒日王本只是个王子,后来因缘巧合下当上了国王,打了许多胜仗,后来又与另一个强国组成联盟,击败了另一个联盟。
后来联盟直接合并为一,于是东征西讨加上威胁利诱,也算勉强达成了恒河流域的中天竺的统一,但他在向南面高原征讨摭搂其王国时,就曾兵败,止步不前。
东西两面的一些国家,也只是称臣纳贡而已。
他自己后来大行分封制,使的戒日国内有三十多个封建藩属国,他在位的时候,当然表面和谐,但他一死,戒日国便立即内乱分裂,帝国也就分崩离兮。
戒日王的统治跟以往天竺的那些王国都差不多,很松散,境内有太多半独立的封建诸侯。这些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享受各种权力,任命官员、征收税赋,甚至拥有jūn_duì 等,而戒日王在这些封地上并没有太大的权力。
戒日王自己直接控制的领地,其实很小。
他有一个女儿嫁给伐拉比王,生下儿子达罗犀那四世,在戒日王死后自称拥有继承权,自立为‘王中之大王’,而觊觎曲女王城以及戒日国王位的还有其妹夫莫卡里王的兄弟,以及戒日王手下的一位将那罗那顺。
正是在这种混乱无比的时候,王玄策来到了天竺,奉皇帝之命来回访天竺。
戒日王生前的时候,从许多商人,以及玄奘这里知道了东方大唐的强盛,所以希望与大唐交好,通商结盟,与他以往不断跟周边诸国联姻和亲一样,戒日王很注重与周边强大外邦的外交关系。
只是他没等来大唐使者先死了。
阿罗那顺听闻唐使团前来,于是打算从唐使这里得到支持,希望通过大唐皇帝的支持,来压倒那几位有力的竞争者。
只是王玄策虽然头一次来到这个湿热无比的大平原上,但对于阿罗那顺派来的使者所说的事情,听过后还是立马就拒绝了。
因为戒日国的王位再怎么传承,也不可能轮到阿罗那顺这么一位贵族将军。
不管是传外甥还是传女儿或侄子等,反正王位肯定是在王族里传承才对嘛,大唐怎么可能支持一个臣子篡位呢。
王玄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这时其它几方势力听闻王玄策来了,也都准备去迎接,也想跟大唐使者拉上关系,与中原大唐结盟。
被拒绝的阿罗那顺恼羞成怒,更不愿意其它几方得到大唐的支持,于是便干脆派人劫杀使团,想要强硬控制在手。
王玄策哪料到这天竺人居然如此不讲礼仪,居然袭杀使团。
他本来就没带多少随从,结果措不及防之下,手下的蕃骑几乎皆被杀,最后还是王玄策勇猛,带着副使硬是逃了出去。
他先往东北的迦摩缕波国跑,躲过了阿罗那顺在他来路的拦截追击,出其不意的逃出重围。
本来出使计划也是打算见过戒日王后,再去迦摩缕波国的,王玄策手里仅剩下一道给迦摩缕波国王的国书,就去见了日胄王。
那位日胄王倒也对这两位狼狈的大唐使节十分客气,找来国中的唐商,帮着验明了身份后,便立马派出了精锐的卫队,沿藏河河谷送他们先回吐蕃。
王玄策绕了一圈,又从逻些再次回到泥婆罗国,憋了一肚子火的他,把留在泥婆罗国帮忙维持秩序的八千蕃骑再次点齐,然后杀气腾腾的冲向了曲女城。
阿罗那顺领兵守茶镈和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