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贞观俗人> 第264章 父子同拜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父子同拜相(2 / 2)

大家心里都清楚,秦琅的遇袭,肯定是跟税改有关,也肯定是那些关陇名门和山东士族下的手,至于是哪一家,暂时还不清楚。


虽说老兄弟们也觉得秦琅的税改是瞎折腾,毕竟对大家没好处,可不管怎么说,秦琅也是自家人,是咱们山东军事新贵里最杰出的年轻一代领头人,若是就这样被暗算了,将来山东新贵就后继无人了,以后长出一个有本事的被干掉一个,大家还有何未来可言。


在这事上,大家必须同仇敌忾。


一群糙货现在虽然不是公侯就是将军了,但骨了里还是一群糙货,是一群暴发户,他们还是有些自卑的,但他们更敏感,谁敢欺负他们,他们就跟谁急,是愿意拼命的。


大家都在跟秦琼说,咱们干他丫的。


秦琼做为军功新贵们的领袖,但却很低调,一直不吭声,只说相信朝廷会查个水落石出的。


有人急,可秦琼不为所动。


他是大佬,所以一举一动影响巨大。


更何况,儿子已经跟他交了底,反击早已经开始了。秦琼要的是结果,所以并不想搞的声势太过浩大。


他更愿意让长孙无忌领头。


秦琅很清楚,虽然现在贞观新朝上,关陇军事贵族、山东士族名门,还有山东军事新贵,已经三足鼎立,但山东军事新贵们虽然在朝堂上占据了不少位置,可缺的是底蕴,或者说,本身就是李世民故意扶持起来的打手群,是用来抑制老牌关陇贵族,和士族名门的。


因为山东新贵们是最听话,也最离不开李世民的,他们的根基就是李世民,不像关陇贵族,那都已经好几代了,是代北军头跟关陇豪强士族的结合体。而关东士族更是年逼轰轰的有着几百年的雄厚底蕴,经常要连皇家都鄙视几回的。


可说到底,山东军功新贵们底子最薄,所以最好是低调一些。


皇帝说动手,才能动手,得保持一个打手的专业素养。


等了三天。


唐临的弹劾表章终于经杜淹批复后,转呈皇帝陛下。


大唐皇帝李世民在看过了这轰洋洋洒洒足足万言的弹劾表彰后,大怒。


然后直接召开了两仪殿廷议,令百官讨论。


封德彝大为惊惧,当殿请辞。


李世民没同意他直接辞职,但说既然御台史弹劾宰相,那么宰相当回避,于是让封德彝暂时回家休息,等候弹劾结果。


可所有人都知道,这其实已经宣告封德彝完了。


果然,接下来皇帝连开三天廷议,风向彻底的变成了检举揭发奸相封德彝的伪装丑陋面目的检讨大会,也开始有越来越多人的人弹劾封德彝。


李世民甚至特召了萧瑀、陈叔达等前来参会,询问他们以前共事时的一些事情。


萧瑀、陈叔达本来就被封德彝阴过数次,当然是一直心有怨气的,这次也是毫不客气的把情况原原本本都说了,说封德彝确实人品不行。


而长孙无忌最后落井下石,说封德彝投唐之后,从内史舍人到内史侍郎再到天策府司马、吏部尚书、中书令、左仆射,历任要职,可他却从不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才。


这简直就是神初刀。


做宰相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有为国举才。封德彝居然真的从没有为朝廷举荐过优秀人才!


而最终当封德彝在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中,反对太上皇改册立李世民为太子一事暴露出来,李世民彻底怒了。


若不是这个混蛋,他三年前就当上太子了,又何必发动玄武门之变,背上弑兄屠弟囚父的恶名?


镇抚使张亮顺势奏报,经查,行刺秦琅的刺客是封德彝之子封言遵幕后雇佣。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封德彝两朝四帝,都极得宠信,玩转权谋之术,屹立不倒,谁知如今却一下子栽倒,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封德彝免官夺职,削去爵位,收回食邑,除籍为民,流放黔中,其子封言遵弃市,其余诸子罢官除名,并兄弟子侄皆流放岭南,家眷没入掖庭为奴,抄没家产!”


皇帝一怒,处置也极其厉害,最后念封德彝也是宰相,留了点颜面,没有处死,而是流放黔州,但子侄近支皆流放岭南,家眷为奴,抄没家产,也是将封家连根拔起了。


皇帝顺势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然后又把赋闲在家一段时间的萧瑀,又提了出来,授他任尚书右仆射。


御史大夫杜淹加参知政事衔,参议朝政,拜相。


“加转运使秦琅同中书门下平章国计,参与政事堂堂议,参议政事。”


皇帝最后的一道旨意,简直是惊掉了百官一地的下巴。


秦琼是兵部尚书,加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简称平章事,早拜了相。


而现在秦琼的儿子,居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国计,简称同平章事,也入政事堂,也是拜相。


父子俱拜相?


虽然比不得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这四个真宰相,但毕竟参知政事、平章事、同平章事也都是政事堂宰相一员啊。


有心之人看出秦琅的衔比秦琼的衔有些区别,多了个同字,平章政事改成平章国计,国计,明显侧重国税财赋这块了。


“加户部尚书戴胄同中书门下平章国计。”


又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国计,不过戴胄之前已经加参知政事衔,现在改同平章国计,倒没太大变化。


“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珪进黄门侍郎!”


一连串的人事调整下来。


结果新进封为门下省副长官的王珪却马上出来反对,“臣反对,秦琼已为兵部尚书加平章事,秦琅原已是转运使,父子一管兵一管钱,如今又让秦琅入政事堂,为同平章国计,未免太过儿戏,岂有父子皆同时拜相之理?”


“臣身为黄门侍郎,驳回!”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