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三年义务教育,免一切免费,学校还提供早午餐,给校服、纸笔等。成绩优秀者,还可以给奖学金。”
“至于高小三年,则由百姓自愿选择。愿意继续读的,依然免费。不愿读的,也不强求。但如果是成绩好的,学校可以给奖学金,让他们有机会读完。”
把小学分为初小高小,也是考虑到实际情况。
在许多百姓家里,五六岁到七八岁的孩子,还干不了多少事情,让他们父母送孩子果是免费的,许多人家不是愿意的。但等到**十岁的时候,这些孩子已经能在家里算半个劳动力了。
有许多人已经不愿意让自己家半大小子继续读书。
毕竟读书虽是好事,可供应一个孩子读出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读几年,不做个睁眼瞎就好了。
再往上读,肯定要钱了,李家也不可能办起全民免费教育。顶多是免费的普及教育,小学六年能供完,都非常不错了。
也确实有不少孩子,并不一定都读的出来,成绩不好,再多读也未必有出息,李会认真对待实际情况。
三年初小强制义务教育,三年高小则属于自愿。
哪怕百姓的孩子只接受了这三年教育,那也非常不错了,起码他们不会再是文盲。
小学教育不但要教孩子们识字、算数,也要推广大唐的官话。尤其是对于琉求这样一个全是移民组成的地方来说,推广官话非常有重要,这都是着眼于长远的展。
当然,这也是一种恩惠,是一种收买人心的办法。
小孩子们打小就接受李家资助的教育,他们从小就会留下李家是好人,越王李是好人的印象。这种观念一旦留下,那就跟烙印一样了。
“还有一件事情,等各屯庄的学校开起来之后,我希望能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对屯庄里的百姓进行扫盲。”
“扫盲?”
“不识字的就是文盲,睁眼瞎。识字不过五百的,是半文盲。只有识字过一千的,才能说不是文盲。”
大唐的识字率才百分之五,有四千八百五十万文盲。
这么多的睁眼瞎,对于一心想要推动工商业展,想要改变这个时代的李来说,那就是一只巨大的拦路虎。
不识字就容易愚昧,不识字也会妨碍生产。工坊、商铺里,连字都不识的伙计,肯定大大影响工作。
“办扫盲班,教百姓识字脱盲,同时也教他们官话,和一些简单的夷话。要不然,咱们这里天南海北来的移民,平时交流都成问题。”
范文履对于李提出这个天马行空般的扫盲班,惊愣了许久。然后他想了一会,如果这个扫盲班真的有效果的话,到时他治下琉求县百姓识字率从百分之五,哪怕提升一个点,也不得了啊。
那可就是文教的赫赫功绩啊。
若是到时识字的百姓增加个万八千的,那全县识字率就能上升到两三成,这就能逆天了。只怕到时就能直达天听,震惊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