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接着说道:“令君先祖荀卿曾经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吴王虽不曾受令君之教,却也不信天命,唯信人事,他从来不会将灾难推脱给上天,也不会行斋戒禳祈之类的虚应故事。初平五年,豫州大疫,吴王及诸夫人不惮劳苦,身奉汤药,夜以继日的救助灾民,青州、兖州的灾民闻风而至,豫州不仅没有受到重创,户口反而更多,实力更强。令君,什么叫多难兴邦,这就叫多难兴邦,知道那些在豫州奋战的百姓是哪儿来的?都是当年从兖州逃到豫州的。以为百姓愚昧,不辨是非?错了,他们也许不识字,也许不知圣人之言,但他们清楚谁是明君,谁行的是仁政,谁值得他们拥戴。这叫什么?这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
荀彧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采!”祢衡大声叫好,巴掌拍着又脆又响。“不愧是杨德祖,出口成章,王道、霸道,从来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起而行之。吴王不学而有术,身体践行士道,可称为上士,绝非欺世盗名之辈可比。”
荀彧眯起眼睛,静静地打量了杨修片刻,收回脚,直身而立,拱拱手,正色道:“受教了。”
“吴王对令君期望甚高,望令君好自为之。”
荀彧一句话也没有说,再次躬身施礼,向后退了两下,下了台阶,转身离去。他走得很快,低着头,向前急行,仿佛担心杨修再次叫住他似的。
杨修没有再叫他,背着手,站在阶上,看着荀彧的身影消失在中门处,一声长叹。祢衡走了过来,与他并肩而立,甩着袖子,眉开眼笑。
“德祖,对付这种伪君子,理当如此。”
杨修摇摇头。“不,荀文若不是伪君子,他只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而已。”
“此话怎讲?”
杨修没有回答祢衡,转身回到堂上,重新入座,端起茶杯,呷了两口茶,神色黯然。“出身寒微,没有受过朝廷恩典,又特立独行,不为俗礼所拘,甚至处处不与人同,所以体会不到这种痛苦,也情有可原。去问问孔文举,看他会不会说荀文若是伪君子。”
祢衡有些不爽,反唇相讥。“那是,们这些世家子弟的痛苦,岂是我这等寒门子弟能理解的。”
“我虽然出身高门,却没有这样的痛苦,因为我没有在朝廷入仕,但是家父有。他虽然没说过,但是我知道。那是一种……”杨修出了一会儿神,幽幽地说道:“难以言说的痛苦,非身处其中难以体会。正平,人当有同情之心,一味偏激,难窥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