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医宋> 第三百八十章 卫军现状(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章 卫军现状(上)(2 / 2)

燧发枪上加装卡座式刺刀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不过数量毕竟太少,还不如专门调拨一致长矛兵保护,所以关键还在于那些火绳枪。历史上西方的火绳枪是无法安装刺刀的,但那是因为火绳枪装备欧洲jūn_duì 的时候,刺刀尚未发明,没有这个需求,火绳枪的形态自然不可能天生就适合加装刺刀。而到了西方人发明刺刀的时候,燧发枪已经出现,那么他们自然不必再花力气去改进火绳枪的结构与形态,以使其能够装上刺刀了。


不过,那是在西方,东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赵?记得很清楚,在明代的中国(注刺刀其实早就被发明了出来,明人称之为“铳剑”,只是与后世威风八面的卡座式刺刀不同,它是固定在枪管里的,也就是说,装上了刺刀就不能射击了,所以灵活性要比卡座式差一些(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时候如果也用这种刺刀,就没办法阴他们一把了。尽管如此,但赵?却以为,只要卡座式刺刀提前出现,对火绳枪的形态产生改进的需求,以中国人的心灵手巧,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够改造出可以加装卡座式刺刀的火绳枪来。到了那个时候,卫军的步兵远近全能,又有数量优势(因为火器训练起来容易,中国又不缺人口,所以想搞人海战术很容易,突破冷兵器时代百万jūn_duì 的数量极限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只要制度合理、将领有力,质量也未必就不能兼顾。),还有各式火炮和一些花式火器的配合,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都无往而不利。至于守城,这本就是步兵最擅长的工作,就更不用提了,何况以卫军目前的实力,又有谁敢向其驻守的城池发起主动进攻呢?


而海军方面,本来基础就相当好,这几年虽然技术工艺方面进步有限,但光是船只数量与吨位的持续增加,就足以继续扩大大宋相对于其他国家原本就大得吓人的空前优势。而在技术方面,高宣之后的优秀船工们为了证明自己青出于蓝,一直想要造出更大更坚固的战船,可他们这几年里的两次大胆尝试都失败了,空有十五万石(即7多吨)的满载排水量,却只能停泊在港口内作为一个不错的景观,遇到稍微厉害一点的暴风雨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注1:似乎同时期的日本也有,连名字也完全相同,不知道是谁学的谁。明朝的鸟铳(明初中国的火绳枪是领先于世界的,但到了明朝中期已经落后了,而日本则改进了葡萄牙人传入的火绳枪,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单兵管状火器,戚继光在与倭寇的战斗中发现了它的优越之处,就让人仿制并改进这种火绳枪,很快就青出于蓝。同时期学自倭寇的军品还有不少,例如由倭刀改进而来的“戚家刀”。直到明末,中国在轻型火器的技术上也不弱于世界顶尖水平,遗憾的是,由于制度不合理与吏治的先进的武器装备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jūn_duì 的战斗力,而且明末朝廷内忧外患,也没那个财力继续大力置办火器了。)是仿制的日本“铁炮”,从这一点来看,似乎像是大明学自日本的可能性较大;但若考虑到两国翻译的习惯(中国人喜欢再创作,很少会沿用原名,而日本人则基本上是能够沿用就沿用,除非日语里没有类似的读音。),似乎日本学自中国才更合理


bk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