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其它综合>大国崛起1857> 第五百八十五节 金融市场的想象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八十五节 金融市场的想象力(1 / 2)

历史上,新中国时期为了修建成昆铁路,举国体制的情况下,1958年开始动工,直到1970年才投入运营。至于修建从广西南宁到云南昆明的铁路线,更是1990年才开工建设,在1990年代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下,还花费了7年时间才全线贯通。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世界级资本和技术的支持,大明想要修建一条从广東,穿越无数的喀斯特地貌和各种复杂地形进入云南,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英国人主动提出要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哪怕他们把这当作一笔划算的买卖,对朱敬伦来说,那也是瞌睡送枕头。但既然英国人认为修建这条铁路,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利益,朱敬伦觉得英国人有可能出更高的价格。


所以他让伍崇曜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但是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可以通过英国银行巨头融资,但是大明不能提供担保,只能以铁路本身未来的经营收入作为还款抵押,而不能让大明政府财政为此进行担保。可以雇佣英国技术专家,但是这些专家必须在大明方面工程团队的管理下进行工作,而不是控制铁路的建设。


后世中国在国外推广高铁的力度,才达到不让对方主权进行担保的地步,换了中国,其他发达国家都不敢这么玩。


可英国人表示同意了。


几天之后,突然就有人找上门来,一个西装革履的广東中年。


此人叫做容翼廷,这个名字在这个时代并不显眼,但是他的背景放在后世可就大了,他是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的堂弟,他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容闳,这个儿子的孙子叫容永道,后世全世界都大名鼎鼎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永道”二字就来源于此。


容闳当初之所以能够留学美国,就是以为容家相对来说要开放许多,或者说务实很多,没有那么多的排外思想,所以容闳从小就被送到了澳门的洋人学校学习,容家其他子孙也基本上都是这样,所以容家的子弟拥有一大批懂得外语的人才,这在开埠初期的广東和香港,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让容家子弟中出现了很多买办。


容翼廷就是这样一个买办,他是香港渣打银行第二任买办,而渣打第一任香港买办,则是他爹容良,可以说他是带着他父亲人脉进入这个行业的,历史上,他的家族连续四代在渣打做买办。


渣打银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几家没有被朱敬伦控股的英资银行之一,1866年的上海金融危机,让朱敬伦的手得以深入大批英资银行中,可是有两家他没能得逞,一家是丽如银行,一家是有利银行,另一家就是这个渣打银行,这三家银行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香港的发钞银行,他们都用够发行港币的权力,事实上,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正是由于港英政府最后的救助,才让这两家银行没有接受大明资本的控股,显然英国人不想让大明渗透进香港金融界。


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始终都是汇丰银行,而排第二的往往都是渣打,但是要论起背景,渣打银行则比汇丰银行要深厚的多的多。渣打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特许的意思,这是一家得到英国女王特许开辟东方贸易,总部设在伦敦的跨国银行。


从一开始渣打就是一家跨过银行,初始资本70多万英镑,没有按照一般股份银行那样,缴纳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资本就开业,而是缴纳了一半资本额。显然实力极其雄厚,如果说没有强大的背后势力那是不可能的。


1858年,开张第一年渣打在印度加尔各答开了第一家办分行,同年就在孟买和上海开办了第二和第三家分行,第二年在新加坡和香港开办分行,五年后在南非开办分行,加上在伦敦的分行,可以说这家银行基本形成了从伦敦到东方的英国殖民地布局。


这样的发展速度,显然不能用正常发展速度来解释,渣打背后的水深着呢。


容翼廷代表渣打第一个找上了大明政府,就足见他们的背景了,因为容翼廷正是来谈云南铁路借款的事情的,在这条铁路,甚至铁路修建计划还没影的时候,渣打就能找上门来,如果不是从英国政府哪里得到的消息,那就是直接从大明洋务司得到的消息,而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们抢在了所有在大明政府中背景更深的大明注资银行的前面,显然不可能是在大明得到的消息。


能让英国政府把刚刚敲定的草案,就告诉他们的势力,当然不会是杂鱼,肯定是一个巨头,至于是罗斯柴尔德还是巴林,或者是其他隐藏更深的巨头,那就不得而知了,很有可能是站着包括罗氏和巴林在内的一大批巨头。


容翼廷大包大揽,表示渣打可以帮大明从英国借到钱,利率相当优惠,只需要四厘,并且声称大明政府再也找不到比这更优惠的利率了。


他们并且提交了他们的融资方案,那就是渣打联合大批英国银行家提供这笔贷款,之后他会将这笔贷款打包在伦敦发行债券,至于个渣打联合的是哪些英国银行家,容翼廷没说,可能他自己都未必清楚,他只是渣打这个冲在巨头前面的银行的,冲在前面揽生意的买办,银行背后的主人是谁,他没必要知道。


四厘的利率确实很优惠,欧洲最坚定的主权信用债券,英国的政府债券最多也只能用三厘来融资,大明政府都很难拿到四厘的低利率,更不用说一条还没影子的铁路呢。


伍崇曜的简报简单的说了这件事,朱敬伦知道里面的猫腻很多,但也算是正常的商业范畴,他并没有他关心,可是两天后,突然汇丰银行的经理亲自登门,也想承揽这笔贷款,他们的方案也是与英国银行家联合承揽,然后发行债券在公众中消化,而他们给出的利率,也是极低的四厘。


汇丰银行跟英国银行业有业务联系这一点不奇怪,如果没有这种联系,朱敬伦还不会对组建汇丰那么热衷呢,当年鼓动怡和洋行组建汇丰,目的就是通过英国人的金融网络,打造一条世界级的金融链条,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融入英国的金融系统。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