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见孙策成了气候,就表奏孙策为吴郡太守,把孙策彻底打发到江南去,趁机把庐江收了回来。
孙策开始的时候并不愿意,后来周瑜一番分析,孙策觉得舍弃庐江而专心在江南发展反倒更好,于是就要求袁术返还传国玉玺。
袁术当然不还,孙策就宣布脱离袁术自立,把会稽和吴郡收入囊中。
刘表见孙策得了好处,当然也不放过,派黄祖挥军东下,趁袁术豫州撤军、孙策独立的机会,拿了豫章郡。
袁术响应曹操出兵,可谓是一招臭棋,没想到姜盛轻而易举就破了这次“清君侧”行动,现在他是有苦难言!至此,他只有九江、庐江、丹阳三郡,麾下兵力满打满算也就十万人!
北有刘备曹操姜盛,西为刘表,南为孙策,袁术可谓是四面楚歌,在这个时候,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末路,就想过把皇帝瘾,于是脑子抽风,自称“仲皇帝”。
此举一出,天下哗然,姜盛首先发布檄文,把袁术骂了个狗血淋头,并召集天下群雄共讨之。
刘备紧随其后,并首先出兵南下,兵指九江郡。
刘表以蔡瑁为水军都督,沿长江东下,进入庐江。
孙策兴兵西进,染指丹阳郡。
袁术派出纪灵、桥蕤、张英兵分三路,分别抵御三支敌军。
由于姜盛麾下张辽大军已至,曹操不敢轻动,只是象征性的声讨袁术,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姜盛亲率四个军共十二万兵力,由邺城往东入青州,屯兵于聊城与驻扎聊城的徐晃第二军合兵一处,突然向济北发起进攻。
济北算是比较尴尬的,东边泰山郡早就在姜盛的控制范围内,西边是冀州,姜盛的老根据地,北面是济南,也是姜盛的地盘。
济北就像一枚钉子,扎在姜盛的地盘上,所以姜盛突袭济北,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曹操的注意力在东郡和陈留,对于姜盛的突然袭击无能为力。
经过十天的闪电式进攻,济北落入姜盛手中,得胜之师继续南下,迅速拿下东平国。
曹操这下慌了,急令夏侯渊、李典调集任城、山阳两郡的部队,作出防御,防止姜盛的部队继续南下。
结果姜盛见好就收,留徐晃的第二军驻扎在豫州延伸到兖州和徐州之间的三不管地带,对兖州和徐州虎视眈眈。
主力大军休整数日后,姜盛挥军向西,直奔东郡而去。
张辽在官渡按兵不动,曹操也不敢乱动,眼瞅着东郡落入敌手。
万般无奈之下,曹操令程昱组织了五万多民勇支援东郡,无奈只是杯水车薪,被姜盛的先头部队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