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林羽之穿越日常> 第一百七十九章 吏部尚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九章 吏部尚书(2 / 2)

自己更是兼值保和殿大学士,是内阁要员。


对于这次的事件,自己没有发表主张,是有自己的考量。


此次事件之后,朝中风闻奏事,参与弹劾的官员已经很多了,官员们纷纷发声,对涉及的官员商贾与追讨弹劾,更有借机谋划官职升迁、补缺之人,这于自己看来都是小道,成不了什么大气侯。


此次事件最根本的问题,乃是怎样解决、完善铜钱铸造之事,真正做到“一银兑千钱”的定制,是利百姓民生,朝政稳定之根本!这才是荣景帝这一系列安排的最终目的,看不清这一点的人,是很难得的荣景帝看重的。


说到此事,自己就有些暗恨,这样的好差事被高季文那厮抢了先,棋差一招呀。


但自己宦海沉浮多年,自然还是有办法扭转局面,谋得荣景帝的重视。


朝廷重臣体察上意,揣测帝王行事作风、处事目的,顺势而为,几乎能成为一种本能。


是以历史上真正的直臣为公之人很少,被载入史册的更是寥寥无几。


回到铜钱之事,为解决铸钱用铜铅问题,朝廷特别准许官商、民商携带货物,远涉重洋,到东洋诸番邦售货易铜,带回本朝以供鼓铸。此后,本朝铸钱主要以洋铜为原料。但洋铜价格也不断上涨,官商所购洋铜最高销售价银每百斤十四两五钱,民商所购洋铜的最高销售价银每百斤十七两五钱。铸钱用铜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铸钱成本的不断增加。


铸钱成本增加,致使市面上铜钱价格因铸本增加而昂贵。


此即为自己主要上书之其一:鼓励官商、民商以本朝特产换取东洋番邦铜源料,以本朝即有产量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外番贸易,增加本朝铜的储备量,降低东洋番铜的售价。


自己曾任云贵总督,而云贵乃是产铜之地,云铜贵铅,云贵铜矿自增开汤丹等厂以来,采铜有效,矿产增盛,除供本省鼓铸所需外,尚有盈余二百数十万斤,但铜多本少,不敷官买,可请动支盐务赢余银两,收铜转运至江南等省府。云南铜矿开采兴旺,可使矿铜数量大增。此其二。


此两点得施,长期以来困扰清朝廷的铸钱用铜问题可得到解决。


至于下面各种拉关系,谋补缺,以及提前预计打点外省府会出现的遗缺,钻营者,皆打发给了自己的心腹下属侍郎酌情处理。


三司清查渐稳,京师及周边府县已法办肃清,朝廷气象清明。


七月二十朝会,发生了几件事。


齐妃之兄齐源礼部郎中之职被革,明旨下昭。


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杨铭时上奏,增加铜源之策二,切实可行,众臣附议,荣景帝当堂允准所奏,由杨铭时会同高季文共同推动此事,并责成相关诸部全力配合。


杨铭时、高季文简在帝心。


......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