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听到此,当即心中就有疑问,“不会要把竟儿......”
“没错,竟儿要入学,竟儿第一个入学的话,就是榜样,兴元府各级官佐的子弟也会入学,随后整个州府到各县求学才会蔚然成风。”
高岳这个想法,得到云韶的支持。
但云和还有疑惑,“国家开科延士,然每年进士及第不过二三十人而已。”
意思是学馆招那么多学生,也没用呀!
高岳却不以为然,他说每年进士,那是国家精英里的精英,是公卿级别的储备军,可这个国家想要良性运转,哪里需要那么多公卿?很多县,国家还抱怨找不到人去当令、丞、尉,只能让流人或胥吏去充任,这些人又无学问,就任后便是瞎搞。现在国家亟需不是诗才,而是大批专才,奔赴边疆、内地各个州县,为朝廷牧养百姓、经营jūn_duì 。
姊妹俩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可再深的话,她俩又暂时是想不清楚的。
高岳随即坐在花架下的石墩上,摸摸竟儿的脑勺,接着自怀里取出几篇文章来,说竟儿给你来读,读好了等阿父自京师返归,你和阿父谈谈所想。
“这是什么?”云韶好奇地问道。
“是明玄法师和我合力所撰写的变文。”
所谓的变文,是佛家用来宣道时,给平民百姓所讲的“寓教于乐”的文章,通俗易懂,说唱结合,特别接近于后世的故事会。
“小,小驹过溪变文?”竟儿看了其中一篇,发声读了出来......
高岳去京师,临行前两日,汉川边停着艘帆船,随即上岸的,是原凤州司马卢杞。
在天汉驿里,高岳亲自接待这位曾经的宰执。
原来皇帝还是下诏,虽没让卢杞回朝,可让他迁转量移为吉州(今江西吉安)长史。
虽然也是个闲职,但卢杞还是特别有信心的,席间他对高岳说:“不出三载,杞必再入政事堂,届时必定不忘逸崧、城武对我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