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片刻,我切入了正题:“音乐能不能操控人的情绪?比如说,会不会让患者做一些消极的行为?”
katherine侃侃而谈:“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这是肯定的。但是操控,并不容易。西方曾经有过死亡音乐之说,比如《黑色星期天》,据说很多人听了都自杀了。现在原版被销毁了,也只是个传说而已。但是如果音乐的曲调都是不和谐的音符,会引起心理沮丧、自卑、不安甚至厌世等情绪。”
“你遇到过因为音乐自杀的案例吗?”我问道。katherine艺术治疗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拘泥于绘画,也包括音乐、舞蹈、心理剧等都是她用过的治疗手段。她甚至有过在监狱为犯人做艺术治疗的经历,当时我也跟着实习了几个月。
“有。”katherine点头,“不过不是音乐沮丧,恰恰相反,那是一首轻柔的小调,让人听了非常舒服。”
“那为什么呢?”我好奇。
“案主因为和女友分手而心情抑郁,那首小调是他们的定情曲子,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所以曲子被抽象成了爱情符号。每次听到,对他都是一种刺激性应激。很不幸。”katherine现在说起来仍满是惋惜。
我陷入了沉思。如果导致小敏走到窗前的是音乐,会是不和谐的“死亡音乐”呢?还是小敏和老孟的“定情音乐”呢?